- 发布日期:2025-11-19 22:32 点击次数:110
大家好,我是中医王安生,主任医师,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。
图片
擅长治疗各类肝炎(如病毒性肝炎、药物性肝炎、脂肪肝、酒精肝、自免肝)、肝纤维化、肝硬化(消化道出血、腹水、黄疸)、肝囊肿等肝脏疾病;
胆囊炎、胆结石、胆囊息肉、胆汁淤积症等胆系疾病;急慢性胰腺炎、胰腺功能不全等胰腺疾病;
同时擅长运用中医药调理慢性疲劳、失眠、消化不良、体质虚弱等亚健康问题。
6月初,门诊上来一位患者,60岁的张先生被儿子架着走进来。
只见他整个人像肿了一圈,肚子圆滚滚的,走路时得靠着儿子撑着腰,稍微动一下就喘;
眼白、脸颊皮肤透着深黄色,连手掌心都泛着黄,说话声音又低又哑,没说两句就得歇口气。
询问病史时,张先生儿子补充:父亲有12年脂肪肝病史,之前每天最少喝3两白酒,劝了好多次都不听。1年前查出肝硬化,近3个月肚子越来越大,体重涨了12斤(医生说大部分是腹水),吃不下东西,连粥都只能喝小半碗,还总觉得肚子胀得疼;图片
黄疸也是这两个月慢慢加重的,去医院抽过 1 次腹水,没过 10 天又涨起来,靠利尿剂维持,效果越来越差,才想着来试中医。1患者初诊给张先生查体,腹部叩诊全是浊音(提示大量腹水),按压右上腹时他会下意识皱眉(肝区隐痛);
脉象弦滑且快,舌头红得发暗,舌苔又黄又厚腻。
图片
这是典型的 “湿热瘀阻、水湿内停” 证型。
中医里,像这种长期饮酒、脂肪肝发展来的肝硬化,多半和 “湿热” 有关。
而能针对性清湿热、退黄疸、消腹水的 “天然解药”,非茵陈莫属。
图片
结合张先生的症状,以茵陈为核心,我给他开了以下 “清利湿热方”:茵陈30g(后下)、栀子12g、大黄9g(后下)、茯苓20g、猪苓15g、泽泻15g、白术18g、冬瓜皮30g、大腹皮15g、丹参20g、赤芍18g、黄芪30g、陈皮12g、炙甘草6g图片
用药注意:其他12味药浸泡40分钟后煎20分钟,再下茵陈、大黄煎 10分钟,两次煎汁混合后早晚饭前温服;特别嘱咐:需彻底戒酒、记尿量、吃低盐饮食,避免胀气食物,卧床时垫高下肢。2复诊一:腹水减半,黄疸变浅张先生按方服药 21 天后来复诊,变化特别明显:
肚子小了一圈,不用儿子架着,自己能慢慢走路了,体重降了 7 斤;
眼白的黄疸从深黄变成了淡黄,皮肤也没之前那么暗沉;
图片
尿量也涨了不少,能吃小半碗面条,腹胀疼的感觉轻了不少。
再摸脉,弦滑快的感觉弱了些,舌苔黄腻也薄了;腹部叩诊,浊音范围小了一半。但张先生说,偶尔会觉得口干,下午容易累。这是利水太过,耗了身体里的津液。于是微调药方:把大黄减到6g,加了麦冬15g、玉竹12g(专门滋阴生津,解决口干、乏力),茵陈还是30g(后下)。图片
其他药材用量不变,继续按之前的方法煎服。再吃 21 天,同时坚持戒酒和低盐饮食。3复诊二:症状基本消失,重巩固过了21天,张先生第三次来门诊,自己拄着拐杖走进来,肚子基本平了;
眼白、皮肤的黄疸几乎看不见了,只有眼尾还有点淡色;
查了肝功能:胆红素也在正常范围里了。B超显示腹水没了,肝硬度值比上次也降了。图片
脉象比之前平和,舌头红暗的颜色淡了,舌苔变成薄白的。这时候重点要 “巩固疗效,防止复发”,调整药方:茵陈减到 20g ,把大黄去掉,加了党参 18g、山药 20g(健脾益气),黄芪加到 35g。图片
继续服用30天,之后再按这个方子加减调理2个月,每月复查一次肝功能。“天然解药”方解
图片
1. 君药:清湿热、退黄疸
茵陈,性微寒,味苦、辛,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。它最核心的作用就是 “清利湿热、利胆退黄”,还能促进胆汁分泌,尤其适合湿热型肝硬化患者。图片
图片
2. 臣药:清泻 + 利水
栀子性寒,味苦,归心、肺、三焦经,能清全身的湿热;大黄性寒,味苦,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,能把湿热通过大便排出去。图片
这两味药搭配,让湿热不堵在肝脏里。茯苓性平,味甘淡,能健脾又能利水;猪苓性平,味甘淡,利水的劲儿比茯苓强;泽泻性寒,味甘淡,能把肾里的湿热通过小便排出去;冬瓜皮性凉,味甘,利水消肿还不伤正气;图片
大腹皮性微温,味辛,能行气利水,专门针对腹水腹胀。五者一起用,能加速腹水排出,还不会像西药利尿剂那样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。图片
3. 佐药:活血 + 滋阴
丹参性微寒,味苦,归心、肝经,能活血祛瘀、通经止痛;赤芍性微寒,味苦,归肝经,能清热凉血、散瘀。图片
这两味药能改善肝脏的瘀血,减轻肝纤维化,软化肝脏,还能预防血栓。黄芪性微温,味甘,归脾、肺经。既能增强利水的效果,又能防止利水太过伤了气;麦冬、玉竹性微寒,味甘,能滋阴生津,解决利水后口干、乏力的问题,保护肝脏里的津液。图片
图片
4. 使药:理气 + 调和
陈皮,性温,味辛、苦,归脾、肺经,能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。还能让整个方子的药性 “动起来”,避免利水药太 “呆滞” 伤了脾胃。图片
炙甘草性平,味甘,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,能调和所有药材的药性。尤其是缓和茵陈、栀子、大黄的寒性,保护脾胃。图片
用药3个注意事项
1. “天然解药” 要对症:茵陈虽好,但只适合张先生这种 “湿热型” 肝硬化。如果是 “寒湿型”(黄疸颜色暗、怕冷、舌苔白腻),就需要加干姜、附子等药,不再适用这个方子。图片
记住:要先辨证再用药,不能盲目套用。2. 疗程要足够:像张先生这种有10多年基础病的肝硬化,腹水、黄疸不是一天形成的,治疗也得循序渐进。一般初治期要 2-3 个月(清湿热、消腹水),巩固期要 3-6 个月(防复发、软肝脏)。图片
临床上坚持完整疗程的患者,复发率比只吃1个月就停药的人低 60%,尤其是 60 多岁的患者,身体恢复慢,更需要坚持。3. 生活调理别偷懒:对肝硬化患者来说,彻底戒酒是第一位的,比吃药还重要。低盐饮食能减少腹水生成;少吃油腻、高糖的食物能改善脂肪肝;每天保证7小时睡眠,帮助肝脏更好的修复;这些细节配合用药,才能让 “天然解药” 的效果最大化。图片
目前张先生现在还在巩固治疗,上个月复查,肝功能、肝硬度值都稳定在正常范围。其实像他这样60多岁的肝硬化患者,只要找对 “天然解药”,按辨证开方,再坚持调理,一样能慢慢恢复。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也有肝硬化,别觉得年纪大了就没希望,及时找专业中医师辨证治疗,或许就能看到转机!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